改革见习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
发布日期:2014-04-15 阅读次数:
医学是一个从依托实践到循证理论且与多个学科交叉的庞大的学科体系。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主导的模式更是临床医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其中临床见习更是从书本走向临床实践的必经途径。
长期以来,医学生以半天为单位,由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带领,按照见习学习大纲进入专科病房,观察学习临床特定病人的体征症状,或者学习观摩某项操作技能,构成了传统的见习学习方法,也是一个医学生迈入医院的开始。目前许多医学院不仅配有附属医院,而且还有数量不等的非直属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尤其后者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学编制人员,大多数教学任务由临床医务人员兼职。近年来,不仅有固定的大量教学任务,而且经过扩招,工作量日趋增加。而且,目前社会对医疗机构的期待要求也日益提高,各医院均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临床医疗中,甚或医学科研中情况下,抽调临床力量专门从事见习带教更是捉襟见肘;另外,众所周知,能够从事带教的医务人员又是各医院的骨干倚重力量,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而且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因此如何安排好这些优秀骨干医务人员,做到临床医疗见习带教二不误是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参考国外医学院教学经验,我院尝试实行国外医学院的通行做法,对医学生的现有临床见习模式进行适当改革,指导原则是:增加见习课时,减负教学均量。医学生自三年级开始进入临床课程学习,临床见习提上了回程。自本学期开始,我院将传统习惯上安排半天的见习教程,均分为三节或四节,上午为四节,下午为三节,每节持续时间为40分钟左右,课间间隔休息时间为15分钟。目前此方案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与原方案比较,具体优势有:
1、见习教学总量增加:由1—1.5小时延长到2—2.5小时,见习实际内容增加。
2、人均教学工作量下降:每节课讲授时间仅为40分钟,对于临床医务工作影响明显减少。
3、提高单位教学质量:较短的每节课时间,不仅要求任课教师有良好的备课质量,而且需条理清楚、精炼实用。
4、改善听课质量:缩短每节课时长,并安排课间休息,有利于集中精力,提高见习质量。
5、加强准点观念:课时紧凑安排和有限的教学时间,要求教师及学生必须准时开始教与学。
自见习模式适当改革后,受到临床兼职教师的欢迎,不少负责教学的科室秘书反应,新方案要求参与教学的人数增加了,有利于教学理念的普及,教学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医务人员口头表述能力的再提高,教学能力不应该成为新世纪医务人员素质的短板。
新的见习教学模式,也获得了学生们的不吝赞誉。
宁波大学医学院临床101班陈佳辉写道:“改革后的见习,不再变得轻松,课前要多预习疾病的基本表现,课后要根据在医院里看到的临床表现,来回顾基本的发展过程和诊治经过。虽然比起以前忙碌了,但是却觉得更加充实和有效率。”
沈梦娇同学致信我院:“我支持这样的改革,虽然加大了课程的强度,增加了不少压力,回头要看的东西也更多了,但也迫使我更加贴近临床地、更加符合临床思维地、更加投入地学习。”
阮梦娜同学来信说:“这样的改革,提高了老师的带教情绪,自然也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现在每个科室都有相关的负责老师会跟进带教,安排老师,安排内容,让我们的每次见习都有准备,自然收获满分!我想正是有这样的老师,让我们不再只看到媒体报道的黑暗,更多的是温暖和感激。”
相信随着新方案的一段时间应用后,我们将会有更多的经验,知晓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将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医学临床教学,切实提高医学教学质量,推进临床实践教学发展。
长期以来,医学生以半天为单位,由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带领,按照见习学习大纲进入专科病房,观察学习临床特定病人的体征症状,或者学习观摩某项操作技能,构成了传统的见习学习方法,也是一个医学生迈入医院的开始。目前许多医学院不仅配有附属医院,而且还有数量不等的非直属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尤其后者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学编制人员,大多数教学任务由临床医务人员兼职。近年来,不仅有固定的大量教学任务,而且经过扩招,工作量日趋增加。而且,目前社会对医疗机构的期待要求也日益提高,各医院均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临床医疗中,甚或医学科研中情况下,抽调临床力量专门从事见习带教更是捉襟见肘;另外,众所周知,能够从事带教的医务人员又是各医院的骨干倚重力量,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而且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因此如何安排好这些优秀骨干医务人员,做到临床医疗见习带教二不误是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参考国外医学院教学经验,我院尝试实行国外医学院的通行做法,对医学生的现有临床见习模式进行适当改革,指导原则是:增加见习课时,减负教学均量。医学生自三年级开始进入临床课程学习,临床见习提上了回程。自本学期开始,我院将传统习惯上安排半天的见习教程,均分为三节或四节,上午为四节,下午为三节,每节持续时间为40分钟左右,课间间隔休息时间为15分钟。目前此方案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与原方案比较,具体优势有:
1、见习教学总量增加:由1—1.5小时延长到2—2.5小时,见习实际内容增加。
2、人均教学工作量下降:每节课讲授时间仅为40分钟,对于临床医务工作影响明显减少。
3、提高单位教学质量:较短的每节课时间,不仅要求任课教师有良好的备课质量,而且需条理清楚、精炼实用。
4、改善听课质量:缩短每节课时长,并安排课间休息,有利于集中精力,提高见习质量。
5、加强准点观念:课时紧凑安排和有限的教学时间,要求教师及学生必须准时开始教与学。
自见习模式适当改革后,受到临床兼职教师的欢迎,不少负责教学的科室秘书反应,新方案要求参与教学的人数增加了,有利于教学理念的普及,教学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医务人员口头表述能力的再提高,教学能力不应该成为新世纪医务人员素质的短板。
新的见习教学模式,也获得了学生们的不吝赞誉。
宁波大学医学院临床101班陈佳辉写道:“改革后的见习,不再变得轻松,课前要多预习疾病的基本表现,课后要根据在医院里看到的临床表现,来回顾基本的发展过程和诊治经过。虽然比起以前忙碌了,但是却觉得更加充实和有效率。”
沈梦娇同学致信我院:“我支持这样的改革,虽然加大了课程的强度,增加了不少压力,回头要看的东西也更多了,但也迫使我更加贴近临床地、更加符合临床思维地、更加投入地学习。”
阮梦娜同学来信说:“这样的改革,提高了老师的带教情绪,自然也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现在每个科室都有相关的负责老师会跟进带教,安排老师,安排内容,让我们的每次见习都有准备,自然收获满分!我想正是有这样的老师,让我们不再只看到媒体报道的黑暗,更多的是温暖和感激。”
相信随着新方案的一段时间应用后,我们将会有更多的经验,知晓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将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医学临床教学,切实提高医学教学质量,推进临床实践教学发展。